提格斯的普通日常

閱讀 生活 旅行 哲學 文學 舞蹈


這一定是為了我自己

2025年02月,租賃的Bluehost共享主機(Shared Web Hosting)期滿一年,看著信用卡賬單,我不禁開始思考:「繼續撐持個人網站是有意義的嗎?」畢竟,維護網站需要精力也耗費金錢,當我已經幸運地遇見了「靈魂伴侶」,不像〈架站初衷〉所講的那般深陷在「不多也不少的寂寞」裡,也不再需要一個網站後台丈量陌生人的品格與風度1,我還有必要繼續在網路上與陌生人分享自己的身世?更何況,又有多少陌生人樂見我這種私小說式的叨叨絮絮呢2

這讓我想起了部落格《生而死而生》的某段文字:

離開小島,已經要兩年了。這些說長不短的日子裡,可以好好寫下字的時間甚少,常常做些無用的事,像是每年定期付費幾千元留住許久未使用的部落格。仍然需要文字,卻沒有太多餘裕,移居花蓮的這段時間,我從未能好好讀完一本小說,只能看些刊物、散文與極少的詩。

——〈發明〉/2022年

我向伴侶H吐露心聲:「我在虛擬世界分享自己悠遠的生命足跡,那些與各種人事物擦肩的微小歷史,然而這種由時間與空間構成的遺址是什麼?又是了什麼呢?雖然它構成了妳對我的考古,以及我自己對自己的考古,然而,如果世界上再無其他人對遺址感興趣,這樣的遺址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遺址巨大且意義未明,人們對其考古的動力是否會(隨著時間)消逝呢?」

這是一個關於閱讀(考古)、寫作(紀錄)、公開發表文章(建造遺址)的巨大命題,目前的我並沒有能力給出足夠誠實的詮釋,只能以一種《葬送的芙莉蓮》的方式,輕聲低語:「這一定是為了我自己。」


後記|一封寫給網友的信

時間:20231123

嗨 Amber

很開心收到你的來信,也謝謝你願意造訪我的網誌。

我是從無名小站即將進入尾聲,而臉書即將大放異彩的時期,開始了我的網誌之旅。那時還為自己取名為「孤傲詩人」,真是黑歷史呀。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看清了「孤」與「傲」是兩個大字,而「自稱詩人的人」通常都是醜陋而有害的。揮別荒誕,重新為自己取名為Tdgaze(溫柔的凝視),期許對自己對他人都能有更多的溫柔。

每當寂寞壯大到自身難以承受時,我就會鑽進圖書館尋找同伴。最近找的同伴有唐諾《世間的名字》、唐諾《求劍》、唐諾《盡頭》、唐諾《閱讀的故事》、賴香吟《文青之死》、賴香吟《霧中風景》、賴香吟《島》……。昨夜,賴香吟在《文青之死》寫的兩個短篇〈文青之死〉與〈靜到突然〉確實有陪伴到我,帶著這份從文字裡獲取的關愛,我在網路上尋覓著相關的閱讀心得與評論,好比:「"靜到突然""賴香吟"豆瓣」或是在IG上尋找著也從賴香吟獲得相似關愛的人們。

我也會將文學當作鎖鑰,在網路上搜尋某些特定的,有著相似閱讀經驗、生命經驗的人們。我使用過的線索包括:沙特、《嘔吐》、昆德拉、賴香吟、《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聽風的歌》、赫塞、《流浪者之歌》、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袁哲生、《寂寞的遊戲》、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等。

這便是我隨著年歲增長越發嚴重的惡疾,難以遮掩的——寂寞。

我之於寫作,有點像沙特在《嘔吐》裡述說的,為了讓某個時刻完美,並進而使自己的生命降落。沙特是這麼說的:

「完美時刻是在這之後。首先是前兆,然後,特殊情景便慢慢地、莊嚴地進入人們的生活,於是關鍵的問題出現了:『你是否想使它變成完美時刻?』使特殊情景轉變爲完美時刻,是一種責任,是道德問題。首先應該浸泡在特殊情景中,感覺到你在對它進行整理。如果一切條件都實現了,那個時刻就會是完美的。」

「一本書。首先當然會是令人厭煩的、勞累的工作,它不會阻止我存在,也不會阻止我感覺我存在。但是,到了一定的時間,書將會寫成,它將在我後面,它的些微光亮會照著我的過去。那時,通過它,我也許會回憶自己的生活而不敢到厭惡。也許有一天,當我想到此時此刻,想到我弓著背等著上火車的這個鬱悶時刻,我會感到心跳加速,我會對自己說:『正是那一天,正是在那一刻,一切都開始了。』於是或許我終於會接受自己——過去的自己,僅僅是過去的自己——也說不定。」

非常期待也能讀讀你的網誌,你的文字。

Tdgaze


  1. 孤島呢喃,孤芳自賞↩︎
  2. 在冬季山野裡友善地說說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文章分類


文章存檔


索引標籤

Amazarashi (3) Slowly(App) (4) WWOOF (1) 〈未來づくり〉 (1) 《一一》 (1) 《不朽》 (4) 《人魚紀》 (1) 《其後それから》 (3) 《史前生活》 (5) 《嘔吐》 (4) 《大亨小傳》 (1) 《寂寞的遊戲》 (2)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1) 《我的完美日常》 (2) 《挪威的森林》 (5) 《求劍》 (1) 《王考》 (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 《白馬走過天亮》 (1) 《瞧,這個人》 (1) 《秀才的手錶》 (1) 《笑忘書》 (3) 《薛西弗斯的神話》 (1) 《這些人,那些事》 (1) 《這就是我》 (1) 《過於喧囂的孤獨》 (1) 《道德經》 (1) 《靜寂工人》 (1) 不朽 (6) 交友軟體 (2) 人生 (42) 信仰 (2) 分手考 (4) 卡夫卡 (1) 卡繆 (1) 吳念真 (1) 唐諾 (2) 在日本,作為一個旅人 (2) 在虛擬世界升起篝火 (2) 奇遇 (8) 奼紫嫣紅開遍,我的職場故事 (2) 存在處境 (10) 孤獨 (22) 完美時刻 (6) 家族書寫 (4) 寂寞 (3) 寂寞經濟 (1) 寫作 (3) 尼采 (1) 後關係時期 (22) 情感教育 (2) (24) 慢跑 (2) 手書 (4) 打工換宿 (1) 擁抱 (2) 旅行 (12) 昆德拉 (10) 李維菁 (1) 村上春樹 (5) 架設網站 (2) 桌球 (1) 楊德昌 (1) 死亡 (11) 沙特 (4) 溫柔的凝視 (21) 漂亮的人 (7) 為了摯愛的遠行 (6) 獨旅 (10) 獨處 (9) 留言本 (2) 登山 (4) 直銷 (1) 神的遊戲 (16) 童偉格 (2) 精神操控 (1) 考古 (2) 職涯隨筆 (6) 肉身 (6) 舞蹈 (6) 荒涼 (5) 薄情 (1) 袁哲生 (3) 言叔夏 (1) 說周到的話 (3) 財務自由 (1) 費茲傑羅 (1) 賴香吟 (7) 赫拉巴爾 (2) 過渡儀式 (2) 道別 (17) 遠方的鼓聲 (3) 重逢 (3) 閱讀 (2) 關係 (38) 陳珊妮 (2) 青春敘事 (11) 音樂 (1) 領導學 (16) 餘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