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自己妥善道別」是一道人無法迴避,必須誠實作答的命題。
到底該如何與自身必然的死亡和解?
到底該如何肯認人必有一死的命運?
「風景向前,自我倒退」是我後來踏上的道途,這近似於《道德經》的法: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功成不居」其實更是「存有不居」,這是肯認了人必有一死後,所產生的覺悟。也因此「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到底什麼是「風景向前,自我倒退」?
好比,你作為活動的總召集人,於活動順利落幕時,站在眾人的前方,在他們凝望著自己的眼神中看見了「自身存有必然的退位」。
好比,你作為主角被簇擁著,你在舉杯慶賀的歡樂氣氛中,微笑著感謝著大家賞臉聚在自己身旁。同時,你又以一種奇異的目光賞玩著這樣的時間與空間,你看見了由自己的背影與身邊的人們組成的美的風景不斷向前,而自我所謂意識則不斷倒退,沉浸在一種淡淡的感傷與孤獨。
好比,你創造了某種所謂的偉大,不論著作、活動、組織、生命,並在這些偉大的創造物身上,看見了它們更有機會比自身的存有更加不朽。你體認到了是這些偉大在利用自己,而自己,死定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