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格斯的普通日常

閱讀 生活 旅行 哲學 文學 舞蹈


愛情,經過、停留、離開

我們依賴「語言」來掌握、確立關係,然而很多時候,現實的存在(實存)並不總是與語言(非實存)同步。

況且,「關係」是高度歧義的,是高度抽象的。到底該如何完整掌握「關係」的「生老病死」?


年近30,我有幸使用了「分手」這個詞彙一兩回。然而,這個詞彙到底指出了什麼?我有正確地使用這個詞彙嗎?「分手」這個詞彙後頭又該接哪些其他詞彙呢?

那天,妳出了一道題,請用「分手」造句。

我將「好」接在了「分手」這個詞彙後頭,並將答案卷交到妳的手中。我其實沒有把握我的答題是否正確。

過了幾天,妳公布答案,「分手」後頭接的是「心懷感謝的歌唱」。

我覺得妳的造句好美。


然而,「非實存」到底指出了「實存」什麼?

我覺得妳的造句好美,我到底覺得了什麼?而妳又身處在什麼地方呢?是妳好美?是造句好美?是妳的造句好美?是造句的妳好美?

就好比,有時我們愛某個人,其實是愛他們在我們腦海裡想像出來的樣子,甚至是愛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自己。而現實的存在,被迫屈身縮在非實存的世界中,越來越渺小,越來越抽象。

而這正是當我們用「非實存」試圖掌握「實存」(甚至試圖取代實存),最容易遇到的危險。

我們不斷辯證著,在非實存的世界裡辯證著,形而上地辯證著。而「存有與關係」則在「實存」的世界裡,光速般地生老病死。我們不斷追逐著「真愛」、「偉大的愛情」、「對的人」、「轟轟烈烈」……這些詞彙。文字不朽,幾世紀的命題。而人來來去去,演員還來不及演出偉大的愛情,就被下一批演員趕下舞台。


歸根結柢,是「非實存」(愛情)利用「實存」(戀人),而非「實存」(戀人)利用「非實存」(愛情),因為「非實存」(愛情)活的比「實存」(戀人)久。

是「真理」利用「作者」;是「劇情」利用「演員」;是「愛情」利用「戀人」。然而我們卻總以為自己可以掌握「真理」、「劇情」、「愛情」,宣告:「我要經歷一場偉大的愛情,轟轟烈烈的,以命相托的愛情。我要與厲害的愛情沾上邊,進而與愛情同等不朽。」

然而,愛情早就都在那裏了。幾世紀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愛情。在這個「靈與肉」注定毀壞變形的命運裡,愛情,經過、停留、離開,如此而已。


延伸閱讀

一如夏娃出自亞當的一根肋骨,一如維納斯誕生於浪花的泡沫之中,阿涅絲從那六十歲婦人的手勢裡出現了——我在游泳池畔看見她揮手向游泳教練道別,如今,她的容貌在我的記憶中已漸漸模糊。彼時,她的手勢在我心裡喚醒的卻是一股無垠、無名的鄉愁,而這被我喚作阿涅絲的人物就誕生於這股鄉愁之中。

可是,人不是都把自己當作獨一無二、無從模仿的生命嗎?小說人物不更是如此嗎?那麼,在A身上觀察到的手勢——這手勢和這個人形成一個整體,標誌著這個人的特色,創造了這個人的獨特魅力——它怎麼可能同時也是B以及我對B的一切夢想的本質呢?這問題發人深省:

如果我們的星球上曾經存在過將近八百億人,那麼每個人都要有一整套自己的手勢,那是不可能的。在算術上,這也是無法想像的。沒有人會懷疑,這世上存在的手勢遠遠少於世上存在的個人。於是我們會有個令人不快的結論:手勢比個人有個性。用諺語的形式來說,就是:人多手勢少。

我在第一章提到穿泳衣的婦人時曾經說過,「這個占據了一秒鐘的手勢,為她那無涉於時光的某種魅力的本質掀開了面紗,眩惑了我」。是的,當時我是這麼想的,可是我錯了。那手勢並沒有揭示那婦人的任何本質,而是那婦人向我展露了一個手勢的魅力。因為我們不能把手勢當作個人的財產,也不能當作是個人的創造(沒有人能夠創造出特有的、十足原創的、只屬於他自己的一個手勢),甚至也不能當成個人的工具;反之則是真確的:是手勢在利用我們;我們是各種手勢的工具、傀儡、化身。

米蘭.昆德拉《不朽》〈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文章分類


文章存檔


索引標籤

Amazarashi (2) Slowly(App) (4) WWOOF (1) 〈未來づくり〉 (1) 《一一》 (1) 《不朽》 (3) 《人魚紀》 (1) 《其後それから》 (3) 《史前生活》 (5) 《嘔吐》 (3) 《大亨小傳》 (1) 《寂寞的遊戲》 (2)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1) 《我的完美日常》 (2) 《挪威的森林》 (5) 《求劍》 (1) 《王考》 (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 《白馬走過天亮》 (1) 《瞧,這個人》 (1) 《秀才的手錶》 (1) 《笑忘書》 (3) 《薛西弗斯的神話》 (1) 《這些人,那些事》 (1) 《這就是我》 (1) 《過於喧囂的孤獨》 (1) 《道德經》 (1) 《靜寂工人》 (1) 不朽 (4) 交友軟體 (1) 人生 (37) 信仰 (1) 分手考 (4) 卡夫卡 (1) 卡繆 (1) 吳念真 (1) 唐諾 (2) 在日本,作為一個旅人 (1) 奇遇 (8) 奼紫嫣紅開遍,我的職場故事 (1) 存在處境 (6) 孤獨 (19) 完美時刻 (5) 家族書寫 (4) 寂寞 (1) 寂寞經濟 (1) 寫作 (1) 寬容 (1) 尼采 (1) 後關係時期 (20) 情感教育 (1) (22) 慢跑 (2) 手書 (3) 打工換宿 (1) 擁抱 (2) 旅行 (11) 昆德拉 (7) 李維菁 (1) 村上春樹 (5) 桌球 (1) 楊德昌 (1) 死亡 (11) 沙特 (3) 溫柔的凝視 (16) 漂亮的人 (7) 獨旅 (8) 獨處 (9) 留言本 (2) 登山 (4) 直銷 (1) 神的遊戲 (14) 童偉格 (2) 精神操控 (1) 職涯隨筆 (5) 肉身 (5) 舞蹈 (6) 荒涼 (4) 薄情 (1) 袁哲生 (3) 言叔夏 (1) 說周到的話 (1) 財務自由 (1) 費茲傑羅 (1) 賴香吟 (7) 赫拉巴爾 (2) 過渡儀式 (1) 道別 (15) 遠方的鼓聲 (3) 重逢 (2) 閱讀 (1) 關係 (35) 陳珊妮 (2) 青春敘事 (10) 音樂 (1) 領導學 (14) 願愛無憂:情愛關係進行式 (1) 餘裕 (5)